医学院舆情管理制度
2018年08月30日 17:04  点击:[]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号)文件精神,为厘清职责、加强协作、提高效率、追究责任,现结合亚州mv清砖码区在线观看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院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舆情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舆情研判工作会议,汇总、分析近期本部门及职责管辖范围内发生的舆情,预测舆情发展趋势,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提出解决措施,责任分解到人,及时处置涉及本部门的舆情。各学院、部门应至少确定一名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各部门网络舆情的收集、反馈和回复工作。网络信息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

2、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舆情责任追究制,对重要舆情迟报、漏报、瞒报的,对重要舆情回复不及时、处置不了的应追究其责任。加强与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的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形成联系顺畅、反应灵敏、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发现重大舆情时,应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舆情处置整体合力。

四、工作原则

1、加强监控,严格管理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由校宣传部网络舆情科统一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处理。网络舆情科应该派专人重点监控所有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

2、坚持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如实反映事情真相,争取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涉密事项外,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切实保障大家的知情权。

3、坚持快速反应,限时反馈,加强舆情督办。对于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应及时介入并核实,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回复材料,回复材料需由责任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如情况特殊,无法再规定期限内处理完毕的,应于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表态性回复。

4、坚持依法处置。依照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的有关规定,开展舆情引导,做到科学、依法、有效处置。

5、奖优罚劣,严格舆情考核。年底对各学院、部门的网络舆情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并与绩效挂钩。

五、舆情处置

1、舆情监控与搜集。密切关注网络上所有涉及我校、亚州mv清砖码区在线观看的舆情信息,及时发现有可能成为热点的问题。重点监控舆情首发网站和网民活跃程度、影响较大的网站、论坛、密切跟踪舆论动态,及时搜集舆情进展情况。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上报并与主管领导沟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网络舆情研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研究制定应对和处理舆情的具体方案,明确舆情处置时间、程序和责任部门、责任人等要求。

3、网络舆情协调处置。发现重要舆情后,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应迅速进行调查,核实有关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得到相关责任部门反馈回复材料后,网络舆情科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

4、档案留存。对网民留言、领导批示、责任部门回复函等相关文件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六、舆情回应

1.回应途径。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吹风会、接受媒体采访等方式进行回应。

2.回应原则。快说事实、重说态度、多说举措、慎说原因、切割责任,生命权高于知情权、人文关怀第一位,既让民众听到又让民众听懂、话不说满绝不说谎、备好通稿不留漏洞,边处理边发布、先网络再报刊、严防线上线下同炒等。

3.回应要求。权威信息及时公开、网络谣言及时澄清、舆论补位及时有力、工作不足及时改正;舆情回应统一归口,除校党委宣传部和新闻发言人负责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外,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经允许都不得发布相关信息;通过发布权威信息进行回应的,要注意应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热点和关键问题,实事求是、言之有据、有的放矢,避免自说自话,力求表达准确、亲切、自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吹风会进行回应的,校领导和新闻发言人应当出席,对出面回应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和网站的互动功能,提升回应信息的到达率;要建立与宣传、网信等部门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有关媒体和网站的沟通,扩大回应信息的传播范围。

七、舆情应对机制

1.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一般突发事件和申诉建议的负面报道,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个工作日内向学院网络舆情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汇报,3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处置并回应。

2.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重大突发事件、网上投诉举报,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错误舆论导向,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天内向主要领导汇报,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3.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3小时内向学校网络舆情领导小组汇报。

八、重点监察内容

学生在网上不得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

2、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3、捏造或者弯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4、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6、损害学校和学院声誉、形象的不实言论。


下一条: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刻不容缓

关闭